照片由人生百味提供

門上那幅「旺兔順利」的春聯,彷彿還是昨日,而轉瞬之間我們又踏在年貨大街上,龍年的商品琳瑯滿目,各自過了尾牙,準備迎來除夕圍爐。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八卦青年工作室都會參與由人生百味舉辦的「街頭尾牙」活動。街頭尾牙是什麼?我待會再介紹,先從人生百味說起吧。

移動與流轉,反思「家」的定義

第一次接觸到人生百味(Do You A Flavor.tw)這個NGO組織,大概得回溯到2018年。

當時我在日本讀書,經常感受孤單,同時也因為在不同城市的移動機會增加(東京/京都/台北等),開始疑惑什麼叫做回家?回台灣,回京都,兩地各有煩惱與溫柔,導致我第一次不知道家在哪裡。(可能也是因為當時讀書壓力大,所以對任何事情都抱著負面的想法…XD)

那時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人生百味所發佈的一篇文章,確切的內容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但印象中它提到了街頭上的「日常與無常」。街頭的生活,無家可歸?這個概念對我來說太陌生了。

後來因緣際會地讀了『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護られなかった者たちへ),那是在日本社會福祉體制下,關於善惡、求生的故事。或是 Barbara Ehrenreich 的『底層生活』,又乃至台灣影集『做工的人』,我開始對社會不同階級的生活方式更感好奇。

本身並不貧窮的人往往想像貧窮是一種過得下去的生活。

PS.若看得懂日文,日本知名漫才吉本興業的田村裕所寫的類自傳『ホームレス中学生』也很好看。

照片由人生百味提供

不是每個家庭都是港灣

我的國中位於萬華,還記得當時我媽經常跟我說「這裡很多流浪漢,要小心。」(16年前對於詞彙的選擇並不像現在那麼「政治正確」…請別責怪我媽….)我一直對於「流浪」這件事情感到納悶,為什麼要流浪?流浪是可以選擇的嗎?

認識人生百味之後,細細品嚐了他們幾個專案,如媒合無家者與零工機會的〈人生萬事屋〉、以共同料理的方式開啟與無家者對話的〈石頭湯計畫〉,或是專為從事臨時勞動者的他們所舉辦的〈街頭尾牙〉等。

我漸漸地感受到,或許人生百味在做的並不是救濟,而是修補。用善意行動,把社會的斷層補起來;不是為了改變在街頭上生存的人,而是稍稍鬆動無家者與「有家者」(?)之間的區別。掉到街頭上的原因有很多,失業、生病,甚至是遭受家暴而逃離,「沒有百人之百的惡人」,我想也沒有人能保證我們永遠都會是幸運的、有能力給予他人的那一方。

那你願意拿你的幸運做什麼?

照片由人生百味提供

一頓飯能改變的,很多喔!

2021年,八卦青年第一次參與〈街頭尾牙〉,我與我媽一起煮了20人份的油飯,再著扛它去台北車站交給志工。2022年,由我獨挑大梁,在廚房奮鬥了一個下午,所幸在沒有把家裡燒掉的前提下,完成了20人份的豆乾炒肉絲!!!(掌聲)

2023年,因為已經舉家搬遷至台南,沒有廚房可以讓我大展廚藝,退而求其次地以「中華豆花」甜點參戰。連續三年參加了街頭尾牙,我也不禁問我自己:「為什麼響應無家者議題?我是很愛煮菜?!」

因為這是我能力所及的一件小事。

無論是居住空間、人際交流或任何議題,如果我們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更具包容性,更溫柔地接住每個人,我相信善意會是最大的力量。對於無家者或是貧窮議題,雖然也能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是「自作自受」一言以蔽之,但貧窮並不只是個人因素所造成的,它是社會結構下的灰暗角落,也是難以單打獨鬥來翻轉的局面。

我想一直都是這樣的,太多人習慣評價,卻太少人開始對話。如果新的一年,覺得自己還有點餘裕,那我們就讓善意持續在社會流動下去吧!

下一次的街頭尾牙我該煮些什麼好呢?給點意見吧各位~(還有十個月可以慢慢想)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