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啊好!上次講到20世紀末的日本社會動向和日劇之間的關係,回憶了幾部90年代的日劇(上集傳送門),那時因為大眾媒體迅速崛起,台灣人也能看日劇、接觸日本演藝明星,可說是推動了第一波哈日風潮。進入21世紀,日劇的發展又是如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懸疑口吻)

回歸日常的描繪和青春友情劇熱潮?

剛進入2000年時,那股純愛到有點瘋狂的情熱猶在,例如紅到翻過去又翻回來的師生戀《魔女の条件》(1999),松嶋菜菜子和龍澤秀明在圖書館翻雲覆雨的那一夜,應該全日本台灣都轟動了吧!雖然師生戀是個禁忌題材,但這部劇也戳到了一些傳統思想,編劇應該多少刻意地在挑戰過往的框架。(我覺得啦)

(圖片取自網路)
(圖片取自網路)

不過這種轟轟烈烈又走在危險邊緣的戲碼,差不多也在2000年初稍微告一個段落(雖然後來又會陸續出現哈哈哈哈哈…)

緊接而來的是著重於日常描寫的趨勢大興,宛如彗星般出現的宮藤官九郎的《木更津キャッツアイ》(木更津貓眼)2002年橫空問世。這是關於一個罹癌的少年,因餘命半年,和打棒球的朋友組了怪盜團的故事。畫風劇變,進入集體青春的時代,也許這是對從九零年代末期各種無情社會現象的「團結」號召。

(圖片取自網路)

此外,隨著東京迪士尼、大阪環球影城陸續在2001年開幕,一股學園、熱情、日常風格席捲而來,例如那時最最最紅的《オレンジデイズ》(Orange Days)(2004)!!柴崎幸和妻夫木聰搭擋演出,貼近學生生活,因而引起廣大迴響。同時期還有台灣也家喻戶曉的《ごくせん》(極道鮮師)(首季2002)、《プロポーズ大作戦》(求婚大作戰)(2007)等。那時的日劇走向很鮮明,以溫暖人心,給人充滿未來希望的劇情為主流。

(圖片取自網路)

走過青春、走過傷痛

時序到了2010年代,引發海嘯連帶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2011)以及隨後的福島核電廠的事故,對日本社會造成極大的影響,電視內容也當然沒那麼歡樂,當時就連廣告也幾乎清一色是公益團體發出的「應援」訊息。

對生死做出判斷的「醫院、律師、警察」一直是日劇常見的背景設定,但震災之後,對死亡的描寫不再那麼直白和容易,多了一點朦朧,也開始出現科幻的設定。例如《11人もいる!》(還有第11人!)(2011)中的廣末涼子幽靈媽媽與一家人的溫馨勵志,以及《泣くな、はらちゃん》(不要哭,小原)(2013)裡,漫畫人物變成真人,並與漫畫家相識相戀的超現實故事。

(圖片取自網路)

另外同一個時期,我也推薦坂元裕二的《それでも、生きてゆく》(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2011),坂元本身是神人等級的編劇眾所皆知,而這部由瑛太和滿島光主演的日劇,主要在講述的是被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的相遇和相戀,並且一起尋找活著的希望。

雖然與震災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對生命的反思」是這個時期非常重要的元素,日劇不再只是青春熱血或天才醫生、超強律師了。越來越多探討人性的作品受到注目並且被大家喜愛。

(圖片取自網路)

隨著時代改變的生活態度

2010年代後半,震災後慢慢復興,也看見了日劇的新面貌和更輕鬆開闊的節奏。SMAP解散、安室奈美惠宣布引退,平成結束、進入令和。再來是衝擊世界的Covid19。

悲戀苦戀的作品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輕鬆活潑的戀愛,例如《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月薪嬌妻)(2012)《5→9〜私に恋したお坊さん〜》(朝5晚9)(2015)等破天荒的劇。此外,這個時期也有幾部貼近平凡人們的情感、令人忘懷的作品,如《最高の離婚》(最棒的離婚)(2013)《いつかこの恋を思い出してきっと泣いてしまう》(那一年我們談的那場戀愛)(2016)《カルテット》(四重奏)(2017)《獣になれない私たち》(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2018)等等。

(圖片取自網路)

刻畫當代社會問題的日劇也不少,像討論人生態度的《ゆとりですがなにか》(寬鬆世代又怎樣);探討職場文化的《​​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我要準時下班);反思校園霸凌問題的《3年A組-今から皆さんは、人質です-》(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コンフィデンスマンJP》(信用詐欺師JP)等,都在播出時引起熱烈討論。

(圖片取自網路)

其實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寫這篇文,畢竟自己也不是pro等級的日劇觀影者,但會成為戲劇題材的元素,大多都與社會所「缺乏」的東西有關,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觀察,決定把大眾日常娛樂的視角拉進來。

話題回到「這些年的日劇怎麼了?」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韓流趨勢幾乎可以說是碾壓了其他亞洲國家的演藝娛樂經濟,包括日本在內,因製作的資金縮減,比起滂薄大作,小規模但發人深省的作品反而成為一種可能性。

例如《きのう何食べた?》(昨日的晚餐)《大豆田とわ子と三人の元夫》(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ブラッシュアップライフ》(重啟人生),以及交叉討論昭和時代與當代文化的Netfilx新劇《不適切にもほどがある!》(極度不妥!),都是很具代表性的例子。

(圖片取自網路)

美國期待超人現身;貧富差距問題嚴重的韓國則常把富二代作為主題;而日本需要的是各個崗位上的平凡人英雄。那麼台灣呢?我們的影劇或電影,又有什麼風格在文化中悄然成形呢?無論如何,希望大家都能在看劇之餘得到療癒。


執筆/楊雅筑

延伸閱讀:室長開聊|訪談《微風台南》:在飲食文化中重新認識日本與台灣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