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北市裡有農村嗎?相信大家一定跟我一樣,認為台北市就是繁華大都市,完全無法將「農村」這個概念與之聯想。直到有次,我跟著朋友走了一趟北投泉源里,才知道那裡別有洞天,一如桃花源。台北市有農村這點,已令人相當意外,更想不到的是,泉源發展社區營造僅一年多,鄉里間已充分感受到動員的力量!

走在泉源,常聽到有人說「泉源現在很好。」這樣的好,背後功臣眾多,陳妍伶與李秉原這對夫妻是其中,一個是正港泉源人,一個把泉源當故鄉,兩人身影在各文化活動中奔走,蒐集鄉土的源與根,讓山裡山外的目光聚焦,滋養社區。

一張含有 戶外, 天空, 雲, 柵欄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近年來,地方再生、社區營造等文化政策與活動盛行,大家或回鄉、或擇一地方,開始梳理、推廣土地的脈絡。自小生活在都市的秉原,長年服務於NPO界,對地方創生躍躍欲試,卻不得其鄉而入。因緣際會下,與泉源里長牽上線,協作農村再生計畫撰寫,「里長非常開放,我們提的建議他都全部接受。」遂與擅長企劃、文字與插畫的妻子妍伶,花了近一年時間自我培力,兩人再一同搬至泉源。

複雜的地方網絡,用力做事、用心交陪

在故鄉做事,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如果沒有他,我也不會回來,因為我不知道怎麼樣面對自己的故鄉,有這樣的角色出現,讓我有伴。近鄉情怯是很複雜的情緒。」妍伶直呼自己是I人,幸好有先生拉著她一起,對外溝通可以靠他,再適時幫他踩個煞車,正如訪談時的模樣,秉原拉主key,妍伶在一旁時而用插畫說明返鄉的期程,時而補充先生遺落的關鍵人事物。

「我們一開始有點太急了⋯⋯」地方上,大家習慣接收指令惦惦做事,秉原提起初期遇到的困頓,氣餒難免,並非得罪了誰或搶走誰的資源,只是「大家也不懂,大家也不習慣有年輕人在參與公眾事務。」在一次與里長開誠布公談話後,彼此權位、角色、分工確立,「里長有把我們之前跟他講的話,都記在心裡,⋯⋯他對我們非常的看重。」談起里長,妍伶與秉原讚聲不絕,即使執行計畫時的兼職身份,在最一開始承受了一些居民的不理解,但他們的努力都看在里長眼裡,更一點一滴,流進了泉源居民的心裡。

一張含有 戶外, 服裝, 天空, 人員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過去一年,妍伶與秉原在泉源社區發展協會的支持下,火力全開,對外舉辦小農市集、親子在地活動及文化遊程,對內則開設綠色療癒課程、共餐班媽媽料理課程,還有內外皆宜的農村旅行領路人課程。「現在,怎麼講,常被誇獎,泉源長輩或誰看到我們都會說你們很棒。」談起居民的回饋,秉原笑得合不攏嘴。

山頂人內斂,好話不會直接說,但妍伶秉原常常僅是走在路上,就會「收到村民的餵養」!最驚喜又溫馨的是,村民們人在田裡,看到兩人便二話不說,直接把自己種的東西挖一挖要他們帶回家。而每場活動也都留下了禮物給他們,像是受邀出席泉源實小的畢業典禮,或是居民將活動壁報慎重其事擺在自家門口,「都是一些小細節,每個人都用他的方式回饋你。」

前一份工作高壓,導致秉原失眠憂鬱,不過來到泉源後,他感受到深深的喜悅,鄰里間的善意集合體,讓他的正能量滿溢。妍伶則覺得,這樣的感受彷彿是麥田捕手,看起來好像是你在幫人,但同時,自己也被撐起了。

地方媒體記錄,串起陽明山的村落面貌

每一場活動,妍伶都與協力編輯一起製成壁報紀錄,貼在公車站、社區佈告欄、涼亭等地,透過地方媒體讓更多人知道泉源大小事,「看長文的人不多,但我覺得他們會看照片、看標題、看個大概,然後會知道誰被訪問了。對社區來講,讓他們看到一個氣氛,一個有在轉動的氛圍。」比起短影音,妍伶與秉原更相信文字歷久彌新,「文字有力量,會沉澱的」,壁報慢慢收到在地人的回饋,引出未來可以合作的夥伴;他們更開了部落格,讓許多原本在地方上默默做事的人,經由文字報導分享,被大家看見。

一張含有 文字, 報紙, 樹狀, 戶外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藉由地方媒體,他們也有機會與其他陽明山青年對話,發現泉源里的問題,其實是陽明山普遍的問題,陽明山農村都有一樣的困境。「做一個跨區域的文化媒體是有價值的,能用這個刊物、這個載體把陽明山上的青年串起來。」於是,妍伶與秉原著手籌備「陽村面工作室」,希冀透過製作地方刊物,並將村落的文化資產設計成創意與深度兼具的活動商品,能讓泉源與其他陽明山上的農村,永續共好。

雙人協力,你的家就是我的鄉

當被問到夫妻共事有沒有什麼摩擦時,秉原笑道,「好險我們是兩個人。我覺得我們不是有才華的人,我看過很多自己一個做社區營造的人,他們真的很強。很多時候,多虧我們是兩個人,做事情才會比較周延。」妍伶接著說,「也包括情緒上的承接,遭遇挫折打擊兩個人可以一起消化。」創業夥伴很重要,不一定是夫妻。兩位彼此信賴的夥伴會幫忙看到自己的盲點,「我們兩個沒有誰比較優秀,單純位置不同。」有夥伴可以一起回味,一起關起門抱怨,或是一起,自我實現。

那,返的是誰的鄉?秉原認為,現在大家對原鄉的選擇不像過去那樣絕對,找一個地方當故鄉,有歸屬感,也可以。他自己就是這樣。妍伶則覺得自己「去」台北多年後,現在回到泉源,才終於像一個山頂囡仔。「(在泉源)工作最大的價值是,錢很少,但是善意源源不絕。」年輕時在都會區兜轉,現在,兩人終於回到可以安放自我的故鄉。

泉源集合 Together in Quanyuan:https://medium.com/@taipei.quanyuan.vil 
泉源集合—北投泉源里大小事: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0637916262

延伸閱讀:在島嶼一方用心生活,用力傳承|金門瓊林的故事


執筆/羅翊寧
照片/羅翊寧
編輯/楊雅筑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
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