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八月的平日傍晚,我騎著機車前往「南渡策室x無有為書店」,途中不小心在巷弄中迷路,小心翼翼地尋覓著看起來「像書店」的建築。幾分鐘後,一棟具有設計感、裡面透出微黃的光線,和一旁民宅長得不太一樣的透天厝矗立在我眼前,找到了!那就是書店的所在。

不只是返鄉,更是南渡

「南渡策室x無有為書店」這間書店的名字很長,概念也十分有趣,是由「南渡策室」策展團隊進駐到「無有為書店」而形成的複合式藝文空間。「南渡策室」由庭耘邀請高中好友子與、男友俊凱共同經營,三人稱彼此為郭頭家(thâu-ke)、陳頭家及廖頭家。

三位少年頭家(siàu-liân thâu-ke)之間的共同點是皆曾在北部讀書,因緣際會下返回家鄉台南一起接手成為這個空間的新主人,而這也是「南渡策室」的命名由來。不同於大家常說的北漂、南漂,他們選擇「渡」這個字來取名。「漂」有著一種被動且緩慢的感覺,但「渡」不一樣,是有意識地移動,解釋「南渡」這個詞時,子與更用划船手勢來輔助說明!對於三人而言,返回南部經營一間書店也是對自己的一場難度測試。

三位頭家在角色分配上相當有趣,庭耘和俊凱擔任腦袋的部分,負責議題性內容的產出,其中也包含書店的選書工作;子與則是擔任手腳的部分,透過職場上奮戰的經驗,幹練地將腦袋裡的靈感輸出為一項又一項的企劃。共同經營一個空間,勢必會遇到爭執、意見不合的時候,但三人不畏衝突地溝通以及南渡返鄉的勇氣,為這個團隊化解許多難題。

多角經營,賦予獨立書店新生命

近年來,電子書及網路書店崛起,經營實體藝文空間更是需要下定決心。南渡策室團隊強調自身為複合式空間,除了賣書之外,透過多角經營,在空間上玩出許多變化,試著弱化大眾對於書店的刻板印象,化身為各式議題的交流平台。除了有大量書籍可以閱讀、提供台灣茶、甜點、開放各式空間租借以及藝術創作者選物之外,南渡策室也不定期舉辦展覽及講座活動,例如八、九月份,他們在無有為書店舉辦台語月的活動,透過台語相關講座及表演、與觀眾一起思考台語創作的不同面向,一起支持台語文學。

雖然不想用書店來概括整個空間,但對於選書工作,南渡策室一點也不馬乎,他們視選書為自己的隱形名片,透過書籍種類的呈現,讓顧客能間接看出老闆是怎麼樣個性的人。

面對網路書店、電子書的崛起,俊凱對於獨立書店有著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純粹想要攝取知識、快速閱讀一本書的話,當然可以透過博客來商城或是電子書等管道;但實體書店,它可以聚集共同關心這本書的人,像是一個聚會場所讓人可以實際交流,除了書之外,更多的事情也會在這裡發生。

南渡策室希望透過實體書本,讓頻率共振的人們在這個空間交會、發展出更多的對話關係及可能性。

循著南方的步調向前

近年,台南面臨了一些藝文困境,而南渡策室卻在這個時間點誕生,使我好奇地想聽聽三位頭家對於台南藝文環境的看法。

三位頭家認為,台北之外的地方都面臨著文化消費習慣尚未養成的類似狀況,但每個地方有著不同的進程,相較於台北的超大量資源所帶給民眾的刺激,或許速度較慢,但台南也會逐漸長出自己的文化樣貌。南渡策室仍在與這座城市磨合,努力找到和台南攜手前行的步調。

台南人很樂於分享、喜歡和朋友手牽手一起去各個地方,或許舉辦的活動看似要賠錢了,但我們還是會覺得沒關係,因為這次也有找到一些認同我們理念的人!

或許舉辦活動會虧本、書本依原價販售會得到些許質疑,但他們並不因此灰心。在經營的過程中,南渡策室仍在思索理想與現實的平衡,希望空間裡所提供的抽象價值可以被看見。

現階段沒辦法只靠經營藝文空間養活自己,藝文工作者在某一層面來說是小眾的邊緣人,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戰鬥位置(俊凱指出的殘酷現實),這些可能是一項又一項的難度測試,但對於南渡策室來說,每一次的嘗試,都是一次無形的投資,也拉近了自己與這座古都的人們。三人相信在台南人情味及凝聚力的展現之下,可以發展出自己的經營模式。

圖片由南渡策室提供

庭耘認為經營這個空間是一場馬拉松,若一開始便耗盡全力,後面反而跑不下去。三位少年頭家透過樂觀、正向的個性及思考模式,讓南渡策室保持著彈性與多元,他們期待這裡在未來能成為一個讓各種對話發生的空間,也期待這個空間長成足以支持三人生活的狀態。 

在訪談中可以明顯感受到融洽的團隊氣氛,三位頭家時而吵吵鬧鬧地鬥嘴,時而認真地看著對方發言,經過短短一小時的對話,也讓我開始期待他們度過所有難度測試的那一天到來。

南渡策室x無有為書店|台南市東區崇信街53號
營業時間:14:00-22:00(週二公休)

延伸閱讀:走入宛如繪本世界的日常-探訪日本群馬縣F-ritz Art Center


執筆/杜孟瑀
攝影/蘇逸琦
編輯/楊雅筑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
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