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我是室長雅筑,目前正搭乘自強號,撇除有點晃的問題,我一向很喜歡在車上的時間。

畢竟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說實在,有一兩個小時完整屬於自己的時間是非常難得的。更何況我現在很擔心手機沒電,不敢放肆滑手機,無可奈何,只好文思泉湧,和大家聊聊關於語言的事情。

被雷打到…!領悟語言之奧妙

我個人很喜歡學習語言,除了從小到大接觸的台語、華語、英語,因為留學而大幅進步的日文也都是流利程度,此外還學了韓文&泰文(但尚未修煉成功^^川)

但如此喜歡學語言,是成年後,不對,是出社會以後才出現的症狀。

沒記錯的話,高中時期就有第二外語的必修課,也就是除了英語之外,學校希望人類可以再多接觸一種語言。但當時我學了什麼?根本忘了。

學生時期學習語言,往往都和考試有關,哪個文法、哪個句型、哪個片語,都不過只是課本上的符號。加上當時的世界很小,自己跟外國人對話的場景是難以想像的,對語言自然而然興致缺缺。

直到我在大學畢業那一年,跑去日本兩個月,在當地找日文家教一週上課兩次,並且在落腳的Guesthouse認識了來自美國、歐洲的旅人,跟他們閒聊、喝酒、吃飯,才發現「講外語」一點都不難,原來只要開口講話就可以了嘛!自此之後,不僅持續學習日文,面對各種語言也更open-mind了!

居酒屋產業盛行的東京池袋車站附近,早晨就能看見貨車卸載生啤桶的場景。

語言背後隱藏著不同的思想脈絡

在學習了多種語言後,除了「旅遊方便溝通」,我也漸漸地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因為每一種語言的使用背後,都藏著各個國家的生活哲學,甚至是歷史的演變。

為什麼日本人總愛道歉,把すみません(simimasenn)掛在嘴邊,他們的壓抑和禮貌、泰國的陽光與愜意…這些差異是否也體現在語言上?

比方說日文和韓文裡面,有非常明顯且嚴格的敬語關係,同時也反映在社會氛圍當中,例如對於初次見面的人或是長輩使用非敬語的話,肯定會被視為很沒禮貌的行為。而且,要是我沒有學日文,我怎麼會知道神奇寶貝裡的大蔥鴨,他名字的是來自「鴨が葱を背負って来る」(表示意外的好運)這句俗諺呢?!

或者,學泰文時,才發現泰文裡面有非常多詞彙都承襲了梵文,包括經常聽到的打招呼用語สวัสดี(Sawatdee)也是從梵文的「swastika」,即「卐」這個符號演變而來的。雖然這個後來被希特勒拿去使用….,但其實它的原意有「存在」、「美好」、「吉祥」等正面的含義,泰國微笑國度的稱號或許也與此有關。如果我沒有學泰文…那或許我永遠都不會知道三碗豬腳(薩挖低咖)背後的意義吧!

泰國的輕鬆寫意體現於生活型態!邊走邊吃、喝,還有八成的人都穿拖&涼鞋!

語言,必然是文化的一種介質和內涵

除了溝通,當我們有機會進一步接觸某個語言,我們對不同民情的共感能力也會更強。我們可以明白,日本人口中的すみません不盡然是抱歉,有時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確保自己不會惹上麻煩,包含著永遠先退一步的謹慎之意。

這讓我想到前陣子在網路上很多人討論的「中國用語」。先撇除中國用語的定義,畢竟這可能又要吵三天三夜。我認為更有趣的是有人提出某些中國用語(例如:內卷)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台灣原生詞彙,該怎麼辦?

或許我們可以想想,若是在台灣這個語境裡頭,本來就沒有「內卷」(過度競爭,並且沒有人受益)的問題,那麼當然不會有這樣的詞彙需求。而我們若持續不願意正視符合我們語境的用語,無意識地認為「又沒關係」,那終究有一天我們的文化也有被淡化的可能。

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堆,並不是要情勒大家都去學習外語!!只是希望我們一起試試更有意識地面對語言,發現其中的隱形價值。為什麼有人說翻譯等相關的工作,不一定會完全被 AI 取代呢?我想這是因為語言裡頭不僅有文化養分,也有說不完的人情與故事。

延伸閱讀:講台語有什麼特別的?——但願路越走越清晰|給台南妹仔ayo的五個問題


執筆/楊雅筑
攝影/楊雅筑
編輯/杜孟瑀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
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