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圓山站下車,逛完花博公園和臺北市立美術館後,你通常還會去哪兒呢?

微風徐徐的秋日夜晚,不妨轉個彎步入這座位於於捷運站 2 號出口旁的日式古蹟,在木地板上席地而坐,享受熱騰騰的關東煮、屋台料理,再淺酌幾杯風味各異的日本酒,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穿越時空的入口,最道地的日式屋台點心

「百年歷史建築中,遇見日式關東煮的經典傳承。」

木頭構造的建築、狀似波浪的黑瓦屋頂、地基罕見的磚拱構造,円山駅裡裡外外無一不散發著日式懷舊的情調。推開拉門、拖鞋赤腳入內,映入眼簾的是熱氣蒸騰的關東煮鍋,各種丸子、蔬菜在金黃色的高湯裡滾煮。此情此景,莫名地讓我對待會兒即將上桌的餐點充滿了謎之信心。

室內大致可分為吧台、少許桌位、和室區,在竹編的蒲團上盤腿落座,仰頭望去牆上懸掛著舊時的「台灣視察案內図」,要不是下一秒服務人員貼心提醒用手機掃描桌上的 QR Code 點餐,大概真的會有時光旅行的錯覺吧(笑)。

拿出手機掃描菜單,品項比想像中豐富得多,分為關東煮、蒲鉾(註:魚漿製品)、湯、麵、酒水五大類別。看似不大的廚房與店面,竟然連湯頭也講究地分成以柴魚、昆布、7 種蔬果為主的「蔬果魚」、及混入其他海鮮類關東煮食材一同燉煮的「海蔬」。如此「一湯兩味」的設計,為的就是讓口味鹹淡喜好不同的食客都能盡興而歸。

當天與家人一同前往,竟然也在屬於小食類別的屋台料理點了滿滿一桌。然後學著日劇《幸福料理之家2》裡爺爺指定的關東煮食用順序:「丸子要放後面一點,因為魚丸會釋出湯汁」那樣,將整桌一掃而空。高麗菜捲、大根、竹輪、天婦羅等等關東煮必點品項穩定發揮;隱藏版美食則是那碗毫無配料,僅僅撒上蔥段提味的鍋燒麵;至於最能擄獲我口味的非「鱈寶」莫屬,白白胖胖的鱈魚豆腐吸滿鮮甜的湯汁,吃起來神奇地酷似鱈魚香絲風味的舒芙蕾。

円山駅的料理說不上是多麽驚艷新奇的滋味,卻以最樸實的味道溫暖了味蕾、脾胃,甚至心情,忍不住想模仿日本美食節目裡的主持人那樣大聲地讚嘆「旨い!」(太浮誇)。

而說到日式屋台,怎能少了酒精增添微醺的風情?円山駅門口設有清酒機,共販售 10 款清酒/果實酒,只要 100 元就能嘗試 3 款日本酒的風味。投入代幣、按下出酒按鈕,便能帶回一只迷你試飲杯。無論是想淺嘗,還是想先試喝再選定喜愛的口味細細品嚐,都是非常新奇的品酒體驗。昏黃的燈光、木質的桌椅、溫熱的高湯,極度推薦大家下課/下班之後到訪,一整天的疲憊必定能被撫平。

讓老屋不只是重建,而是重新走入現代人的日常

円山駅的前身為昔日火車「北淡線」圓山站副站長的宿舍,卻因鐵路改建為捷運而荒廢數十年,直到 2010 年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近幾年更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2.0」,成功地在舊北淡線鐵路走入歷史的 36 年後,化身為一扇木造的任意門,重現老臺北人眼中 1900 年代的圓山。

圓山驛由臺北市公共運輸處與建築師團隊完成初步修復,後又與文化局、戴小芹建築師團隊合作,耗時 2 年重新開張。

2016 年,文化局正式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2.0(以下簡稱計畫)」,以管理維護費用可減免租金為優惠,向民間團隊發起一場文化資產復甦的邀約。圓山別莊、北投草山行館、錦町日式宿舍(現名樂埔町)⋯⋯等歷史建築,都在計畫的推動下,重拾舊日的風采,也在新時代的節奏中再次發光。

這些老屋大多改建為咖啡廳或其他營業場所,雖然難免會招來太過商業化的質疑,但唯有引入商業的力量,才能帶領老屋突破政府預算不足、小規模古蹟缺乏觀光效益的重圍。轉型之後每逢週末必定高朋滿座的円山駅就是最好的見證。

如今,圓山驛不只是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更是匯聚日式美食、百年建築、城市觀光的文化新驛站。在傳承歷史痕跡的同時,更與城市共譜嶄新的故事,讓老屋獲得真正意義的新生。

(P.S. 溫馨提醒:由於店內座位數不多,建議出發前先致電預留座位,以免向隅。)

相關資訊: 円山駅 SUMIKOU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2.0
延伸閱讀:倒風內海的新生:以老屋承載地方記憶


執筆/Alice
攝影/Alice
編輯/楊雅筑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
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