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的週末下午,偶然在新莊區銘德街上的咖啡廳看到幾本《新莊騷》,一面讚嘆「新莊也有地方刊物!」,一面好奇地翻開閱讀,又是一陣驚奇:原來新莊有這麼多充滿特色的小店舖跟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就連從小在新莊長大的母親都驚訝不已。到櫃檯一問才知道,雜誌竟然還是免費贈閱!讓我不禁好奇做出這本雜誌的人,到底是何許佛心又不簡單的人物。

訪談當天與創辦人梁子從創刊動機、發行 10 期雜誌的大小事,一路聊到對於《新莊騷》未來的規劃。除了更了解製作雜誌的甘苦,似乎對地方創生也有了嶄新的認識。

親民:做一本長輩跟文青都想讀的地方刊物

活用過去在業界豐富的行銷企劃、策展經驗,梁子希望《新莊騷》是一本從裡到外都沒有距離感的雜誌。為了在初期先吸引大眾的興趣,有別於大多數地方刊物往往以最有歷史性的老街作為首期題材,梁子選擇從數量驚人的咖啡廳切入,就連免費贈閱的上架點也是在地的咖啡廳。一方面是想貼近大眾的日常與流行,另一方面也因為「咖啡廳可以直接接觸到喜歡藝文的人」。

深諳品牌經營的梁子形容自己是《新莊騷》的導演,透過循序漸進的企劃選題,像電影鏡頭一樣,由咖啡廳、幸福路這一類點狀的敘事開始。隨著雜誌定位和讀者的培養日益成熟,漸漸拉遠到全新莊的運動家、移民、老空間的綜觀面向。

除了內容之外,設計出身的梁子在排版上也藏了不少巧思:不過於極簡或日系的美術風格、老花眼友善的行距與字級、適合轉發到社群的字數,「阿嬤拿起來不會說『這我看不到啦!』,文青看了也不會覺得太 low」,這就是《新莊騷》期待達到的完美平衡。

創意:像經營自媒體一樣,找出最獨特的內容價值

在第三期〈廟街好神〉中,梁子選擇用年輕人喜歡的插畫呈現廟宇和神明的形象,成功在短時間內發完 2000 本雜誌,連許多外地的廟宇第二代都慕名而來。正是這番用輕鬆方式包裝生硬議題的智慧,讓《新莊騷》擄獲了一群忠實粉絲,願意準時翻開每一期雜誌,隨著截然不同的趣味選題,一點一點揭開新莊意想不到的的多元面貌。

對梁子而言,比起可能因為中毒就瞬間消失的網路世界和重視當下體驗的活動展演,紙本才是真正最大眾化的媒介,他笑著說:「這本書只要被某個阿嬤藏在床底下藏了五十年,然後五十年以後拿出來,我覺得就非常值得了。」在城市快速變遷的節奏之下,《新莊騷》還身兼當代紀錄的價值,透過雋永的圖文紙本,留下屬於這個時代背景的新莊。

不侷限:跳脫雜誌,成為人人信任的地方 KOL

擁有 42 萬人口的新莊是全台灣第四高人口區,但因為八成以上都是移居者,抱持著偏向過客的心態,「因為不認識,所以也不關心這裡公共、社會、交通任何議題。」就連居住在此三、四十年的梁子,都曾經陷入「我怎麼都不認識新莊?」的窘境。

由此可知,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新莊需要的並非創生,而是提高參與度的地方擾動。「新莊騷應該是一個品牌,它不是某某誌,不會只是一本書。」在梁子的藍圖中,雜誌的發行總有一天會趨緩,轉而往在地品牌的目標邁進,活用先前累積的支持聲量和信任感,擔任發起公共倡議、串連當地聲音的角色。

回望一人扛起《新莊騷》大小事務的日子,雖然燒了不少錢、花上大把時間心力,卻累積了厚實的人脈以及正向的社會影響力。總結一路走來的感悟,梁子鼓勵有志於地方創生的人們「先從參與活動開始」,接著務必花點時間到職場裡打磨訓練,在過程中找出一項你擅長到能賴以維生的技能,才能真正認清該以什麼方式投入家鄉,這才是地方創生最珍貴的使命和意義。

✴ 同場加映|梁子私心推薦的新莊一日遊行程:新莊的新舊交合

舊:新莊老街(對,那是老街不是夜市!)/ 泡沫紅茶店 / 保齡球館
新: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體育園區天空步道 / 中港大排
➡ 富有衝突感的小旅行,讓你一天之內 get 到新莊的反轉魅力

📍關注新莊騷閱讀新莊騷全期線上版 PDF
📍延伸閱讀:室長開聊|做一間不賺錢的議題型工作室,到底有事嗎?


執筆/Alice
攝影/新莊騷提供
編輯/楊雅筑、杜孟瑀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
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