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我是 Alice!二月底在親朋好友的震驚與擔憂下,我一個人踏上了南半球初體驗的冒險之旅。
彼時的墨爾本正值夏末秋初,12 天的行程中,在願望清單上的動物園、大洋路、蒸汽小火車一一打勾之後,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在市區及近郊的城鎮漫遊,邂逅了幾家選物店、在草叢間跟小袋鼠四目相對,最重要的是:從 Aussie 隨性的生活步調之中,找到一種比 citywalk 更適合探索城市的方法——席地而坐,然後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拍照、畫畫、寫字)記得你所看到的一切。

夏日限定海岸:Summer is a place for EVERYONE!
身爲絕對的海派,來到澳洲怎麼能錯過大海?但讓我即使被海風吹到頭痛還是捨不得離開的,不只是 キラキラ 的藍綠色水面,更多的是當地居民如何用最自然、純粹的狀態享受海邊。
無論是近郊的 Port Melbourne Beach,或是以小藍企鵝棲息地聞名的 St Kilda,放眼望去都能看到男女老少在沙灘上或躺或坐。曬日光浴、聊天、喝啤酒這些都不稀奇,在高溫 38 度的 Brighton Beach 抱著小說讀得出神,才是真心值得 respect。

墨爾本的海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不專屬於衝浪好手或比基尼辣妹,只要跳上對的電車路線,每一天都是適合看海的日子!
找一片乾爽的草地,擁抱午後陽光
出乎意料地,蓋滿高樓大廈的 CBD(中央商業區)隨處可見規模堪比安森的大公園,出發前收行李時臨時起意在大創買的野餐墊,也意外成為這次出行僅次於行動電源使用率最高的小物。
因為餐廳的食物份量跟價格實在都太驚人,零食與甜點便成為我熱量的主要來源。回顧相簿紀錄,帶著一杯 Gelato 或可頌到附近的公園野餐,似乎是我在墨爾本的每日任務之一。躺在暖陽下發呆、吃洋芋片,這些無名的城市綠洲雖不是什麼厲害的打卡景點,卻為我開闢了一方舒適小宇宙,曬乾了在繁忙生活中連日被 deadline 追著跑的疲憊。

比露天座位更 chill!原地開喝下午茶
平日限定、早上 7:00 就開門的 Patricia Coffee Brewers 是當地上班族的愛店,整間店沒有任何一張椅子,想要內用就只能選擇站在店內的吧檯或櫥窗邊,或是坐在戶外的牛奶籃上。在點餐時告知櫃檯你的名字,待餐點製作完畢,店員會再端著杯盤走到店外的巷子,張望尋找等待著咖啡因補給的顧客。

入境隨俗地在巷弄的一側找了個空位坐下,捧著一杯標準道地的澳式小白、大口咬下剛出爐的杏仁可頌。雖然沒有舒適的座椅跟精緻的裝潢,但正因為除去了這些外在的干擾,反而讓人更能專注品嚐咖啡與糕點的香氣,沈浸在街頭輕鬆、自在的氛圍中。
◼︎ Patricia Coffee Brewers(@pcoffeebrewers)
◼︎ Rear of, 493-495 Little Bourke St, Melbourne
十餘天的墨爾本漫遊,我試著練習在旅程中適時按下暫停,關掉手上前往下一個景點的 Google 導航,效法一天休眠 20 小時的無尾熊,讓自己停下腳步,找一個舒適(且安全)的地方席地而坐,將旅遊的節奏調至最慢。唯有如此,才能好好地記住當下雙目所及的景致,以及耳邊城市運作的聲音。

延伸閱讀:南半球的書香:紐西蘭書店觀察筆記
執筆/Alice
攝影/Alice
編輯/楊雅筑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
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