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在台東池上旅居一週,因為數年前就熟識了當地知名咖啡廳——山凹的老版們,他們告訴我,週四晚間將舉辦一場特別的紀錄片巡迴放映與映後座談,片名是《尋找.另一個故事》。活動簡介寫道:「如果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沒有人在他身邊,它是否存在過?」這句話深深吸引了我,也激發了我的好奇——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它會以什麼形式呈現這樣一個抽象、甚至帶有意識流色彩的哲學命題?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個問題正是藝術家李元佳先生畢生探索的核心思考。他的創作與美學觀念始終圍繞著 「All and Nothing」(一切與虛無),探討存在與消逝、時間與空間的流動,以及生命終結後所留下的痕跡。在他的作品與美術館中,這些問題以不同的形式不斷浮現:當一個人離去,他所創造的一切是否仍然存在?時間究竟是我們能夠衡量的尺度,還是一種超越人類感知的無形流變?

李元佳打造的L.Y.C 共同創作藝術空間和美術館

這部紀錄片是廖億玲導演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觀‧點- 李元佳回顧展』展覽籌備期間,受該展策展人的邀請,協助李元佳老師進行田野調查過程中,因為深受李元佳美術館中的創作與藝術家的抽象藝術概念所吸引,因此開始深入了解這位離散於英國農村的華人藝術家,並決定展開為期超過十年的紀錄片拍攝。影片中即是導演與李元佳跨越時空的對話關係,從李元佳散落歐洲各處的日記、錄像、作品、友誼中,看到他在臺灣戒嚴時期以藝術之名建立象徵自由的新世界,奮力為自由發聲,他召集全世界三百多位藝術家在L.Y.C美術館進行跨越種族、國界、階級的藝術實踐,反抗資本主義下的藝術市場,過著不被理解的勞動生活。

李元佳在異鄉持續用藝術為社會和民族發聲

在95分鐘的紀錄片前段,億玲導演找到了許多曾經和李元佳有連結的朋友們,例如在李元佳居住過的英國鄉村的居民或是其他藝術家,訪問他們所知道關於李元佳的背景、人生經歷,描繪了李元佳平時說話的樣子,生活的模樣、遭遇的事情。從他在台灣求學,投身於繪畫工作,到歐洲旅居,開始在英國鄉村農舍生活,打造一座開放給全世界的美術館等等,在眾人的言談間一一拼湊出李元佳那真誠、不為己利的模樣。尤其他儘管不被理解,仍努力推動藝術來凝聚眾人的意志,更讓大家知道「藝術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是創作者。

影片中段開始,進入了李元佳生命最黑暗的時期,畫面開始出現讓人不安的陰鬱色調,李元佳得知遠在中國的生母仍在世,雖然欣喜卻被遠方的親戚求索金援,親情逼迫下,身無餘裕的李元佳動念賣掉美術館,不料友善的賣屋計劃反遭被人佔屋且騷擾的厄運。即便李元佳用盡辦法卻仍無法解決,母親也在不久後離世,失去了母親和家園後,作品也從本來的單純明亮變為黑白凌亂,不知為何看到這些畫面的我也被帶往沈重的深淵,感受到世界對他的殘忍,以及被孤獨、無助擊垮的空洞。

影片最後,導演將李元佳自錄的影帶、照片、以及好友尼克,與溪流、草地、紅霞、日出、月落、房舍、山林等一幅幅自然景物交融一起,在藝術的黑、白、紅、金色彩與四季流轉的感應中,李元佳再次表露了他對生命和自然的言說:「所有自然皆我所作,我所作即為自然,時時刻刻變化莫測,在夜晚,在午後,抑或清晨。所有我領受的一切,亦全數獻上」。觀影結束後,我內心的激昂全然湧出,李元佳先生的矛盾情感、內心強大的渴望、最真實的生活與藝術的拉扯,還在我的腦海中翻攪,反覆思考著那些字句,挖掘最深層的含義,我被感動同時也很難過,但卻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也在李元佳的大自然世界,彷彿在剛剛的放映中做了無形的深度交流。

山凹夜晚播映及映後座談現場

當燈光亮起,我終於看見一同參與這場藝術交流的朋友們,觀眾彼此間似乎早已熟識,有些人正親切地與山凹空間的主人寒暄,有些則自在地穿梭交談,我注意到有些朋友的雨鞋仍沾著濕土,彷彿池上的土地氣息也一併被帶入了這個空間,瀰漫在空氣之中。

映後座談中,大家熱烈地討論李元佳的作品〈點〉。這個「點」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幾何意義上的一個圓形,而是一個故事的開端,最初,是白紙上的一個點;隨著李元佳的父母相遇,成了兩個點;他出生後,又延伸出第三點、第四點……點與點之間交織出生命的軌跡。他認為,點,象徵著宇宙,萬物的起始與終結皆源於「點」。李元佳將這個概念開放,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創作,加入屬於自己的「點」。

在他的詮釋中,「點」不再只是個體的符號,而是與世界萬象相互融合的存在,他讓作品與空間連結,使藝術得以超越物理的邊界,隨時隨地流動、生成。只要與他的頻率共鳴,他的精神便會被喚醒,李元佳的影響並非刻意為之,而是在無形中悄然滲透進人們心中,他在世時也許從未知道,自己的作品早已深深觸動了許多人。

李元佳(左一)和友人合影

當《尋找.另一個故事》紀錄片放映結束,我久久無法平靜,它讓我深深思索,許多事情難以用人的時間概念來理解,而有些問題,也許無法在有限的生命裡完全探究。李元佳的藝術不僅是創造的展現,更是一場對「存在」無盡的叩問,他的作品不斷提醒我們——當世界終將歸於靜謐,那些曾經存在過的聲音、影像與記憶,是否仍在某個時空裡輕輕迴響?我們與那些已然消逝的人、事、物之間,又能產生何種聯繫?又會激盪出怎樣的對話?

導演億玲告訴我,他們並不打算將這部紀錄片送進院線放映、賺取票房收益,他們會帶著李元佳老師的故事走訪世界各地,進入各種形式的空間,與所有人自由分享,不為營利,只為讓更多人認識李元佳,讓他的愛與人生哲理繼續流動、持續傳遞。今晚在山凹的映後座談持續至深夜,因為李元佳,我們聚在一起分享生活與藝術,談論哲學與人生,即便活動結束、大家已走出山凹的大門,仍在馬路上久久不願散去。

我將帶著今晚從李元佳身上獲得的能量,以及那關於藝術、生活與生命的深刻思索,讓自己回歸到「空」的狀態,接受一切自然發生的過程,保持自由思考的心,回到最純粹的創作狀態。正如李元佳所說——藝術與生活是同時存在的,而人生本身就是一場創作,最偉大的作品,就是我們自己。

延伸閱讀:人、土地、論述交織的影像與音樂|專訪創作者 Sogare


執筆/小絜
攝影/圖片取自於L.Y.C.Everywhere 粉絲專頁
編輯/楊雅筑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
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