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日本友人聊天)
日友:在你旅遊過的城市中,你有印象最深刻的城市嗎?不能講東京大阪那種
我:石卷!!
日友:….我從來沒聽過有台灣人喜歡石卷…….
我:你知道石卷嗎?
日友:那是我老家……

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晃眼已過十餘年。宮城縣的「石卷市」對台灣人來說也許陌生,就連宮城縣的第一大城仙台,也未必稱得上台人旅日的熱門選項。十年多前無情的地震及隨之併發的海嘯,重創了日本東北角的海線城市,今天不聊仙台有名的牛舌,而是想用一點篇幅來介紹石卷市,並且跟著《Reborn Art Festival》這項藝術計畫,走一趟石卷在311災難後的療傷、復興之旅。

石卷車站正面(拍攝於2019年)

​石巻,日文讀音「いしのまき」(ishinomaki)距離東京不到三小時車程,是宮城縣的第二大城。人口約14萬人,看似平凡不起眼,但石卷其實蘊含了許多能量,也是日本著名的#漫畫的街。

若說手塚治虫是日本漫畫界的經典,以《仮面ライダー》(假面超人)聞名的石ノ森章太郎先生也是絕對不能被忽略的漫畫家。出身於宮城縣登米市的石ノ森章太郎,在1995年與當時的石卷市長有過對談,他表示期待石卷能夠透過漫畫成為情報、資訊的發信地,「漫畫LAND」、「漫畫Museum」的概念也因此誕生。

石ノ森萬画館。2001年竣工

​這個造型像幽浮的建築,是石ノ森章太郎所構想的漫畫館。在那場對談中,他明白地表示,漫畫博物館不會是一座傳統、典型的「箱物」(ハコモノ)(類似於台灣所說的「蚊子館」之意),而是要將人類的「玩心」擺在更前面,突破框架和常識。

雖然石ノ森章太郎先生於1998年與世長辭,但石卷的部分市民決定繼承老師的意志,透過連署等活動,合力促成了漫畫博物館的誕生。這座漫畫博物館除了常設展,更積極地推出許多企劃展、短期活動,藉此讓博物館「活著」並且永遠未完成

石卷市地形(圖片取自Reborn Art Festival官網)

​依海而生,且因海嘯而再次感謝生命

另外,臨海的石卷市,以漁業、養殖業聞名,其中「三陸・金華山沖」海域更是被列為世界三大漁場之一。因此石卷市內,尤其是車站周邊的居酒屋、壽司店為數不少,特別以牡蠣(10月~4月)、帆立貝(9月~5月)、海鞘出名,而且從前沿海捕鯨的事業發達,在石卷還能輕易地吃到鯨魚肉。大驚嚇哈哈哈哈…。

使用較不有名的在地漁獲舉辦活動『いただきます!石巻インディーズフィッシュ』
(圖片取自Reborn Art Festival官網)

說到這裡,石卷似乎就單純地像是漫畫裡平和小鎮,但其實在311東日本大震災中,石卷市遭到海嘯無情地吞噬,​災情嚴重,光看照片也怵目驚心,死傷人數無法掌握,幾乎全毀。在那之後,是一條長得無法想像的重建之路,石卷的人口也因此持續下滑,城市越來越沒有活力。

石卷當地居酒屋老闆給我看震災時的照片(注意日期!!)
震災後的石卷市區

「Reborn-Art=人が生きる術」(人類生活的藝術)

在這樣的背景下,Reborn Art Festival》(簡稱RAF)誕生了。

隨著在日本各地藝術祭的興起,在音樂家小林武史先生的號召下,關注「藝術」、「自然」及「食物」的 RAF 第一屆於 2017 年登場,不僅有國內外的藝術家參展,也充分使用了當地的食材,讓料理人操刀,為觀眾提供嶄新的餐食體驗,當年吸引了約 26 萬人前來石卷。

RAF 以雙年展之姿,於2019年舉辦了第二屆,其命題為「いのちのてざわり」(Texture of Life),由七位策展人分別負責七個展區,包括石卷車站前、市街地、桃蒲、荻浜、小積、鮎川、網島地,各個展區跟著大主題「生命的觸感」這個方向,更各自延伸出不同的子題。串起了食物、住宿和毀損的老舊建物,讓遠道而來的觀眾能夠沈浸、創造自己的石卷時刻。


而橫跨 2021~2022 年的第三屆則以「利他と流動性」為題,基底是311十週年的悼念,以及隨著新冠肺炎肆虐而帶起的「人與大自然」的反思。在第三屆的展期中,可以看到不少從第一屆、第二屆延續下來的藝術行動,讓一次性的藝術展演,變成恆常開放參觀的觀光景點。此外,也有更多靈活的創意蹦然發生,包括新商品、新設施的營運等等,動能滿滿,藝術計畫已經不侷限於藝術性的活動。

由食物總監目黒浩敬先生的酒廠釀造之「Cuvee Reborn-Art Festival」原創WINE(圖片取自Reborn Art Festival官網)
G-SHOCK×Reborn Art Festival × FISHERMAN((圖片取自Reborn Art Festival官網))

以養殖業、漁業為主的石卷地區,自古與海洋共生而存,但天災降臨,被最熟悉的那片海吞噬,就像是老天的一個大玩笑,卻也因此「石卷」和「海洋」的連結更顯強烈。

雖然天災破壞了日常生活的風景,重建之路勢必艱辛,但天災也為該地區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力量。人們開始思考居住空間與生活風景、安全性與美觀之間的關聯,並且重新認識家鄉土地的個性。

石卷街區「舊慶丸商店」是石卷第一間百貨商店,目前改建為開放租借的替代空間。

​​いのちをいただき、いのちに感謝する。(獲得生命,感謝生命)

石卷或許不是最有趣、最特別的城市,但那份腳踏實地、尊敬生命的樸質精神,讓人深深地被吸引。

藝術祭裡所呈現的作品也大多與「在地 Locolization」密不可分,運用居民的生活空間作為展出的空間,讓遠地而來的來訪者能夠更靠近石卷一步。看著市街內越來越多咖啡店、書店等小小店舖興起,內心也不禁希望自己能找時間再去探訪一次。

從 2017 年以來,這個小而美、富有故事和感性的沿海城鎮,時常盤據於我的心頭。我只造訪了兩次,因為那確實是非常地遙遠的…舟車勞頓….,但我永遠忘不了,居酒屋的老闆拿出震災照片時,眼眶中一閃而過的潮濕;喜歡那份走進山林裡的莊重心情,也在那裡學習如何對生命展現敬意。

如果海嘯後的石卷是一無所有,那麼石卷也從此一切都有可能。

延伸閱讀:概觀日本1980s:沸騰混沌的派對時代

執筆/楊雅筑
編輯/杜孟瑀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
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