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北漂後,在夏日午後,漫無目的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景象是我最懷念的記憶。廟口爐前的土魠魚羹、補習班斜對面的包子饅頭店,老街的那間蔥肉餅……。若說巷弄是台南獨有的特色,我認為「新化」又添加了一層渾然天成的親密感。

這些從小到大熟悉的店面在我離鄉後靜靜地待在身體各處,偶爾會列隊出遊,揮動旗幟向我吶喊著,而我則會以平穩愜意,同時充滿驚喜的心情回應:「嗨!好久不見!」然後他們的小手會拉著我的大手,一遍又一遍的走經回憶的巷弄裡。

黑輪伯之所以是黑輪伯

「嘿!我來了!想採訪什麼?」黑輪伯的老闆娘豪邁地拉開椅子,笑容迎面的坐下。從有記憶以來,無論是逛菜市場經過或是下午的點心時刻,寬大的店面、綠白相間的遮棚、熱呼呼冒著煙的攤車前,每個形狀、色彩乃至味道我竟仍記憶猶新,而返鄉後的我重回這個看似不變的地方,內心著實有太多的好奇及感動。

「為什麼會叫黑輪伯,就是因為小時候,大約民國七十幾年,當時是我公公婆婆在做的。起初是在對面那條不算寬也不太窄的路邊擺攤,由於不好停車,地段不佳,我們就在別人的建議下搬來菜市場這裡。以前他們忙不過來我也會來幫忙做,漸漸的他們也老了,就完全傳承給我,所以我算是第二代。」

這段話彷彿成為活靈活現的故事般,依循著文字,我的腦袋也刻畫著一路以來奮鬥打拼的痕跡,心中滿懷敬意。

專屬新化黑輪伯的精神指標

「黑輪、米血各一條!香腸大腸各來一份!」語畢我便直奔盛湯區,一碗熱熱的湯加入滿滿的芹菜,撒下白胡椒提味。我想小吃的力量無須多言,每道小點各來一份必然毋庸置疑,然而這碗湯絕對是專屬「新化」黑輪伯的本體,最精華的所在!

湯頭以柴魚、蔥酥、大骨湯、菜頭、豬皮下去熬煮,不添加多餘的醬醋油鹽,堅持一定要傳承第一代的味道。不僅如此,串物必須滿滿的放入熬煮完後的湯頭,東西多,一次下去,味道才能完美地融入湯頭裡—一鍋清甜又入味的湯便是這樣產生的。單純的味道輕輕地踮起腳尖,邁開小小的步伐,走在起伏的舌尖上,留下淺淺的腳印,好讓味道能在保持原貌的同時,帶著餘韻,踏上專屬於回憶的旅途—這是我沿途前行的過程中,始終念念不忘的記憶。

屬於熟客們的一代傳承一代

在這裡平時造訪的大抵是熟客。街坊鄰居的不期而遇、一腳落在桌子外頭的豪邁坐姿、此起彼落談論無關緊要的生活日常—這是新化渾然天成的風景。而從小吃到大的老客們在結婚生子後,也會帶上自己的孩子來吃。如同指針在時間的河中順流而下至出海口後,流入無邊際的大海,廣納更多的世界。

「現在很多北漂的新化人,放了假從交流道下來的第一件事可不是回家,而是先到我們這裡報到呢!」老闆娘嘴角上揚,眼神與斜陽交相閃爍著,散發著滿足、幸福的氛圍,感染著正聽著的我,一同融入夕陽餘暉中。

永恆的懷念

雖然是過了中午才開始營業,但從早上進貨起,開始串貨、張羅座位等等,前置工作完成後,也到了中午的開店時間,接著就是一路忙到傍晚收攤了。還記得小時候由於太過忙碌,第三代也必須出來幫忙,當時他們會把嬰兒車放在後頭的空間以便照顧。

「他們現在都長大了,慢慢地也要交由他們接手。」而當我問及是否繼續由第四代傳承下去時,老闆娘則是笑笑地表示要看他們的意願。

迎面拂來的微風帶著淡淡的清甜,伴隨著正熱呼呼冒著煙的攤位,裊裊伸入暖暖的天空之中。

我想,無論未來如何,黑輪伯歷久不變的精神在時間的淬煉下,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所有人永恆的懷念。

延伸閱讀:公路上的霓虹燈塔:七彩絢麗的台灣檳榔攤


執筆/Shiba
攝影/Shiba
編輯/楊雅筑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
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