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過台南龍崎這個地方嗎?龍崎,顧名思義,大部分的討論都是跟地形有關,這裡不只有崎嶇的山林,更有著名的泥岩地景,有時可見不畏辛勞前來拍照的觀光客,但龍崎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作為一個被歸類為偏鄉的地區,龍崎除了一年一度的「空山祭」為較大型的活動,其他時節鮮少遊客前來,交通不便,山路蜿蜒難行都可能是原因之一。

過去,竹編產業曾經是這裡的經濟命脈,但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人口大量外移,人口老化的趨勢難以避免。如今留下來的多為八十歲以上的長輩,但可別小看這些長輩們,除了是竹編高手,有些人已經一大把年紀了卻還能下田耕種呢!在我看來,龍崎很值得玩味認識!

 「龍崎光節—空山祭」,以龍崎區虎形山公園為主要場地,由藝術家與當地居民及周圍環境共同創作的藝術裝置作品,每件作品結合在地元素,以藝術的形式來活化地方,每年舉辦時間約為年底12月到隔年的2月。

2023龍崎光節—空山祭《隨風去留》

google地圖也找不到的地方

身為一個在臺南市區長大的孩子,我從未想過會有機會來到龍崎,但因為我的主業與照護相關,工作需求讓我有機會接觸這個神秘的小地方,說是勇敢嗎?並不見然。與市區熙來攘往的街道和蜿蜒的小巷相比,面對一大片靜謐的竹林,竟讓我產生了一種陌生的敬畏感。這裡找路不易,每一次要到長輩家中訪視時,都需要耗費不少心力,導航地址必須依賴Google地圖,外加台南市門牌電子地圖,經過反覆查詢和比對後才能出發,但依然會迷失在這些錯綜複雜的竹林中!而這裡的地標,往往不是顯眼的建築物,經常是廟宇、老樹,或者是矗立在路邊的水塔。

從台南市區出發,開車到龍崎的車程約莫一個小時左右,最接近關廟的崎頂里交通相對便利,其他里則因地勢險峻,房屋多集中在山坡上或谷地下。龍崎的朋友提醒我,接近傍晚就不要在龍崎訪視,因為有些小路沒有路燈,會比較危險,甚至開玩笑地建議我開越野車來,避免一不小心滑落山谷。

即便是這樣充滿挑戰的旅程,也讓我有幸看到沿途無數令人讚嘆的自然景色。或許是因為龍崎的人口不多,開發較少,原始的自然風貌得以保留,每次在訪視的途中,我總不禁停在路旁,遙望遠處的竹林、或是欣賞路邊那些古老的廟宇,彷彿它們正守護著這片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超越空間及時間的情感連結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勢的影響,龍崎各個里相距甚遠,社區並不密集,生活也很不便利。聽長輩們說這裡曾經有菜市場,但因為沒有商機,所以後來也搬走了,有時候會看到賣菜車停在社區據點,用擴音器廣播,招聚大家來買菜,長輩們就會停下手邊的事情,圍繞在車旁,挑選今晚的菜色,十分有趣!雖然當地長輩的教育程度不高,但無論識字與否,並不妨礙他們彼此之間的緊密情感聯繫。

作為一個外地人,時而聽到他們講述隔壁山丘某戶人家的故事,雖然我不認識另個山頭的誰,但這樣「遙遠」的茶餘飯後話題,對我而言也很新奇。在社區據點服務時,我曾看到長輩牽著行動不便的友人,協助他們如廁,或是互相提醒誰家遇到困難,並囑咐我讓他多帶一份餐點回去。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有一位長輩失去了兒子,其他人就像一張緊密的網絡,不僅打電話關心,還鼓勵她來據點與大家互動。這樣的情感連結,似乎早已超越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相比都市生活中的冷漠與疏離,或許正因為人口外流,這片土地上的鄰居才成為彼此最重要的扶持與依靠。

每一次深入龍崎時,無論是其獨特的地理風貌,還是長輩們緊密相連的情感故事,都讓我看到這片土地的珍貴之處,儘管龍崎面臨人口外移、交通不便等挑戰,但這些長輩的故事以及這裡的文化記憶是如此的迷人,期許未來能有更多人走進這片被時間溫柔對待的土地,感受最純粹的生活,在竹林裡獲得新的能量。

延伸閱讀:漫長的溝通之路:與長照議題的磨合


執筆/Rivendell
照片/Rivendell
編輯/楊雅筑、杜孟瑀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
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