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經常可以看到鑲嵌玻璃,例如台灣典型住宅的花窗,或是教堂中色彩絢麗的彩繪玻璃等,這門傳統工藝早已悄然地存在在生活中,使得我們很少以藝術的角度來看玻璃。直到某次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日常例外工作室的作品,我才驚覺鑲嵌玻璃竟也能如此優雅。當它從裝飾轉化為藝術時,是否能讓我們重新看見生活的光影之美?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位於台中的《日常例外 Exceptional》,由主理人 Shu 獨力經營。Shu 大學主修工業設計,研究所則專攻互動科技相關領域。畢業後她曾赴中國工作,期間因緣際會在北京參加了鑲嵌玻璃的體驗課,讓她對這項傳統工藝燃起熱情。Shu 提到,當時她花了整整七個小時,完成人生中的第一件作品,雖然耗費了不少心力,但專注於創作的過程所帶給她的滿足感卻是如此地鮮明。
在出社會後的高壓生活中,鑲嵌玻璃意外地成為她釋放壓力的出口。離開了原先的職場,於2023年回台,或許是因為難忘鑲嵌玻璃帶給她的力量,她決定將這項工藝鑲嵌於自己的生活,開設《日常例外 Exceptional》鑲嵌玻璃工作室,透過體驗課程帶領更多人認識玻璃,也為自己的人生迎來了新的可能。
玻璃的平凡如何成為獨特的點綴
鑲嵌玻璃這門傳統工藝的韻味和氣質來自於融合的巧妙與否,因此非常倚賴設計師的創意與構建能力。從設計發想、作品打樣、挑選五金配件、立體結構製圖,或甚至到課程設計,鑲嵌玻璃可說是一連串的魔法。當然,這也代表玻璃工藝家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工法或是其他工藝,深化自身的技巧,使作品得以更有層次。
在創作的作品之中,Shu 對於鏡子系列表達共鳴,有所意會。她認為,鏡子不僅是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更是能夠展現個人美感的點綴,獨特的設計不僅帶來古典的氛圍,更偶然地賦予人們意外的自信。
鑲嵌玻璃與自我覺察
開辦小班制課程的 Shu 認為,體驗雖然是一次性的,但手作鑲嵌玻璃,是透過五感思考如何嵌合生活與藝術的重要過程。在課程中,她會詢問學生家中的裝潢風格、穿搭喜好等,雖然聽似與作品無關,但這些問題往往能夠引領學生釐清自己的喜好及個性,幫助學員們決定創作的細節,做出最符合個人特質的作品。
「曾有一位學生,在初次製作時因過於追求完美,在焊接的時候反覆地加熱銅箔膠帶,很明顯地感受到他焦慮的情緒。」Shu 回憶道。在工藝領域,情緒的張力是無所遁形的,當身心緊繃時,作品的表情也會顯得僵硬。
每當 Shu 察覺到學生在課程中感到緊張或焦慮,她便會想起這幾年專注於玻璃的打磨和拼接的當下,鑲嵌玻璃帶給她的啟發。鑲嵌玻璃映照出我們的真實狀態,引領著我們收納散亂的情緒,並鼓勵人們誠實地面對自己。
在日常中創造例外
「生活充滿意外,所以我覺得只要擁抱它,生活一定會給你好的反饋,就像工作室的誕生,也是一場誤打誤撞的日常例外!」
主理人 Shu 目前以自己創作的作品作為課程教材,邀請學生們體驗鑲嵌玻璃的樂趣,同時她也正在籌備進階課程,培養學生們成為設計師。此外,Shu 期待將鑲嵌玻璃拓展至其他領域,讓這門工藝能夠以多元的方向走進生活。
Shu 希望《日常例外》能讓每個人暫時放下繁瑣與煩悶,學會在平凡中探索並發現美好。如果有一天,你願意踏入這片玻璃的光影世界,留給自己一個下午的時間,也許你也能發現生活贈予你的,最特別的例外。
|日常例外工作室|
IG:https://www.instagram.com/exceptional.offical/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xceptional.offical
近期有「聖誕限定款」體驗課程!歡迎到日常例外工作室體驗鑲嵌玻璃的魅力!
執筆/Shiba
攝影/Shiba、周周提供
編輯/楊雅筑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
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