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 hó!」(你好)
『lí hó!我會講 tâi-gí(台語),但沒有很 lián-tńg(流利)~』
「不會啊!你的台語很好,不要對自己的語言感到 pháinn-sè(歹勢)。」


原先和 ayo 敲定於三月的線上講座,後來因讀者們反映平日比較沒辦法參加,因此和 ayo 改約了線上的訪問,這個出生於台南,現居台中的古怪女生,竟用短短一小時就為我的生活帶了驚天巨浪(浮誇。)

前情提要,筆者我本人,小時候阿公阿嬤都講台語,因此能聽也能說。還記得小時候,爸爸也總跟我說「台灣人就要講台語。」不過,沒有經歷過「國語運動」的我,真不曉得在爸媽求學的年代,台語是如何被教育體制扼殺的。畢竟從我有意識以來,學校都是以華語授課、考試,當然我也視其為平常。

長大後都在台北生活,身邊能說台語的朋友並不多,當時總覺得台語大概就會慢慢消失了吧?甚至有幾年住在日本,漸漸陷入台日語混亂的狀態…。回台灣定居後,搬至台南,驚奇於台南街頭巷尾的台語使用頻率根本超高!!簡直是「台語 Never Die!Energy Still Alive!」(欸?)也是剛好在這個時期,遇見了致力於台語教學的台南妹仔 ayo

說是台語教學,其實也不那麼正確,ayo 的 Youtube 頻道更應該說是「用台語敘事」。在族群多元的台灣,華語怎麼可能是唯一正統?但在這個議題上我也只懂皮毛,因此與向ayo拋出了五個問題,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語言與生活~~GO!


圖片由ayo授權

薄弱的文化認同,卑微的台灣人

Q1:首先,想要請問 ayo 與台語的緣分?是從小就生長在講台語的家庭嗎?以及家人們對於台語的認識與態度。

有一部份,或許是受到我爸爸的影響,爸爸是台語詩人、月琴唸歌歌仔先、說唱藝術工作者,從小我就在充滿台語的環境下長大,直到幼稚園為了跟同學互動才接觸華語,但年紀小的時候學習能力很好,所以也像是無痛學會兩種語言吧?

不過有趣的是,當我大學前往台北,身邊的朋友幾乎沒人說台語,讓我有一點「鄉下小孩的自卑感」,好像台語比較低俗、社會階層比較低的人才講台語…諸如此類的複雜情感。(但同時因為很會講台語,讓班上同學很羨慕)

啊但是…歧視自己的文化,這也未免太奇怪了吧?

圖片由ayo授權

Q2:ayo 是在什麼時候察覺台語文化需要被重視的呢?另外又是在什麼契機下決定推廣台語文化?

因為我主持公視的《無事坐巴士》節目,經常搭巴士拜訪各地,認識各種生活方式。我就雄雄在想,什麼叫做標準?!我們被迫學習殖民者(外來者)的語言,華語變成唯一正統,而我們接觸到的思想也就被縮限了。

我大學是念電影的,擅長的就是影像,所以自然也就選擇用 Youtube 開啟對話。不過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我想推廣的不是台語,而是「母語」。我們的社會應該要能夠包容每一種文化、每一個族群的原生語言。台語也好、其他語言也罷,語言就是一種思想、意識,接近母語,才有機會認同自己的根。面對外來文化,我們可以不再卑微。


圖片由ayo授權

作戰路上互相扶持,總會遍地開花

Q3:以 ayo 的經驗來說,在母語推廣的過程中曾經遇過什麼樣的挫折或困難?

先說正向的。我2020年開始做頻道至今,發現其實想要學台語的人很多,而且是越來越多!困難的部分…網路畢竟是公開的平台,有時候難免會有網友來「糾正」我的台語,我覺得有討論是很好的,討論代表有人在乎,但還是會想說「不要誤傷友軍啦」!!

(笑倒)

大家都是愛台語的人,而每個地區的腔調不同,使用的單詞也會因為日常習慣和需求而不同,這是 tong-jiân(當然)啊!這也是語言的魅力、語言的可愛之處。

Q4:在 ayo 的 Youtube 頻道中,有個「補補台」的系列,這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以及每一集的內容都是如何發想的呢?

「補補台」有點像是…把小時候沒學過的東西補起來,的意思。因為我們是在斷層中成長的時代,例如六零年代的台語電影,其實題材都非常前衛、非常生猛,在當時大大地流行,但是很奇怪的是,二三十年後出生的我們,卻怎麼 lóng m̄ tsai(攏毋知)?!

(莫非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從中阻撓)(你知道ㄉ太多了)

所以補補台系列,我也常跟其他社群合作,發想題材、蒐集資料,彼此互相照應,讓這些「被消失」的知識有機會浮出檯面,再次被人們討論。

圖片由ayo授權

或許自由、或許混亂,都是好事

Q5:關於最近討論度很高的「使用支語」,也就是中國用語的問題,ayo 你怎麼看?

台灣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外來語」入侵了啊~(仰天)

當掌權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為了方便統治,語言是必要,甚至可以說是首要的工具。當母語被弱化,人們就越來越沒有能力反抗握有權力的人,自古以來 lóng sī án-ne(攏是按呢)。

我覺得比較難的事情是「如何定義支語」?追溯歷史來看,我們現在生活中的華語/中文/國語又算是哪國語?所以大家排斥的是「新的」中國用語嗎?那假設十年後還有人在用「視頻」,這個詞彙算不算是支語?這一類的問題可以無限地討論下去…。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在於文化意識的認同,也剛好這幾年母語意識的興起,我們可以乘著風,繼續推動對自身文化的驕傲、對不同文化的尊重。

「自由」可能伴隨著混亂,但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可以走不同的路,這樣不是很好嗎?不會再有人指正你遵循「唯一正統」,每個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圖片由ayo授權

後記

與 ayo 的對談在此結束,我在這一小時內的反思如排山倒海而來。

不得不承認,當初會被 ayo 的頻道吸引,也是因為覺得「用這個風格講台語·?!好酷喔!」但經過這次訪談,我也回過頭來想,為什麼台語就不能用這種年輕元素?難道台語就不能色彩繽紛、不能搞怪奔放,一定要很「俗」嗎?(捏爆橘子)

其實台語可以不用那麼沈重、陰暗、悲觀。
希望慢慢地,講台語(或其他母語)不再是多麼不可思議、多麼特別的事情。
phok-á-siann kóo-lē tsi t-ē(噗仔聲鼓勵一下)

延伸閱讀:室長開聊|打臉三年前的自己?!當我真正走進菜市場⋯


台南妹仔ayo

台南妹仔教你講台語》頻道創作者,
以鮮豔可愛的風格製作台語教學及娛樂節目,
時常與樂團、創作者合作擔任台語顧問,
近幾年開始到處演講、鼓勵大家推翻刻板印象!一起得到心靈自由!
目前也是公視台語台《無事坐巴士》主持人之一。

執筆/楊雅筑
照片提供/ayo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