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臺南有暖暖的陽光,騎車穿過小巷,抵達本次目的地「杏源」。起初注意是不經意的看到有著神明和虎爺圖像的文宣小本,寫上「咖啡、美食、文化走讀」和介紹臺南廟宇的歷史軌跡,這樣的組合不禁讓人好奇,於是發出邀請,在準備迎來龍年的小年夜早晨有了和老闆娘荃荃聊聊的機會!

因緣際會,全靠「聖杯」

原本從事教職的兩人,在少子化的時代,除了教學工作,也必須承擔招生壓力,加上教書十多年來,有了想要休息的念頭,於是嘗試轉換跑道。先生開始學習咖啡,荃荃則是將自身所學結合在地,開啟了以廟宇出發的文化走讀。

提到為什麼有「杏源」,她笑著說:「其實開店的事情我們講了3年,循著緣分才找到良皇宮旁的這間房子。你也知道臺南人就很愛擲筊,所以從買房到取名,我們也問了神明,足足得到7個聖杯我們才決定開!」兩人在神明的應允下,開啟了開店之旅。

杏源珈琲的前身是篸藥行,兩人希望保留文化而延續使用「杏源」兩字,店裡也可見到傳統中藥櫃和藥帖包裝的咖啡濾掛包,而最特別的是門口的藥籤。「以前大家都會到巷口主祀藥神的良皇宮求籤,然後到附近的中藥行抓藥,現在可以來咖啡店求籤,看看今天要喝什麼。」在咖啡產業競爭的時代,不同於主流咖啡廳,杏源保留舊有的文化,並延伸新的想像,不只是一家販售咖啡的店,而是成為連結在地文化的據點。


是眉角,也是契機

在地文化走讀也是杏源獨特的服務,起初對於廟宇一竅不通的荃荃,在決定以此為題的走讀開始,從田調、梳理歷史和彙整故事,一件事都不放過。「我知道眉角很多,所以細心之外更要重視。」除了拜訪廟公外,她拿著資料詢問是否有誤,這是從事教學以來對於學生的要求,也是自己最在意的要素。「一開始帶著客人走進廟裡,旁邊的阿北看似在喝茶,其實耳朵都在聽我講,我也不怕他們聽,有時候他們還會跟我說下次可以說看看別的講法,或是介紹我去問問誰。」一來一往的累積與建立之下,她也能帶著客人大方坐在廟埕,講著最在地的廟宇故事。

在做了文化走讀後,她也開始認識附近廟宇年輕一代的經營者,開發新的導覽點時,大家也會熱心的帶著她去,連廟的平安夜尾牙也常被邀請。「一開始我花了很多時間蹲點,把事情做好,現在有大家的幫忙是很幸運的。」訪談過程中,也有在地朋友接二連三地拜訪,帶來餅乾小食分享,看著彼此的相處過程,正是誠心相待累積出的信任,和每份深固的情誼。

地方是土壤,認同才能發芽

如果可以,我想推廣在地文化,也打破同溫層讓更多人了解廟宇及背後的文化底蘊,還有讓居民對這個地方產生認同。

從細心選擇講座報名者的身份、給予在地臺南囡仔的回饋到講者找的不是研究者而是宮廟抬轎的阿哥,「我想讓他們知道,是因為他們來自這裡,才能擁有這些。」荃荃利用教學視角切入,設計每個步驟,除了堅持,也在每一位來訪的人心中種下「身份認同」的種子,不求看到開花結果,而是期待著發芽的一天。

「未來我想做更多關於多元族群的議題,也預計下半年在店裡舉辦更多講座活動。我們都在這裡了,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吧!」

荃荃炙熱的雙眼裡,是她對於家鄉和文化的認同,而這道光,像燈塔般持續發亮,照亮自己最愛的土地,也指引著正在回家路上的人,告訴他們這裡正是你的家。

杏源不大,做的事情或許很小,卻正在慢慢發酵。

這一天,回家路上,看著返家車潮和路人,反覆思考著自己與這座城市的連結,心也像被種了一顆等待萌芽的種子。


延伸閱讀:守護那件你熱愛的事:《サウナの梅湯》傳統錢湯的新時代

執筆/吳亭儀
攝影/吳亭儀
編輯/楊雅筑

如果喜歡八卦青年的分享,
歡迎持續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divination_studio/

分類